首都医科大学报考指南:录取分595-667分,留京就业有优势
日期:2025-09-08 16:22
今天说下首都医科大学,这学校到底怎么样?牛不牛?太牛了,牛得不成样。在全国医学院校里,它是个“怪胎”——不是985、211,也不是双一流,却能藐视不少医学院。
提起协和,首都医科大学骨子里有股狠劲:早晚要超过你;说起北大,它也侧目:你不就占了985的名头?没这名头,未必比我强。北京市特别“宠”它,当年要是能和北航合并,现在更是了不得。
像吉林大学、山东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中山大学、浙江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的医学院,在它眼里也就“还可以”,其他一众医学院更入不了它的眼。这学校要是排进全国医学院,进前三问题不大。为啥这么强?接着看:
- 保研比例23%,在双非院校里算高的;但录取分不低,595到667分,近670分能进临床医学吴阶平实验班。这个实验班是“5+x”模式,未来能拿首都医科大学博士,优秀的还能拿牛津大学博士。
它的牛,还在于在北京的影响力——在北京随便去两家医院,大概率有一家是它的附属医院。北京医学资源集中,不少人看病会往北京跑,而首都医科大学手里握着大量优质医院。
北京的医院分7个派系:
1. 卫生部直属:比如北京医院(外地人少听说)、中日友好医院,都不错;
2. 协和医学院:有协和医院(全国顶尖,常说“阎王让你三更走,协和留你到五更”)、阜外医院(心脑血管亚洲顶尖)、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(全国顶尖肿瘤医院);
3. 北大派系:有北大第一、二、三附属医院(比如知名的北医三院)、北大口腔医院;
4. 军队医学院派系:301、302、304、307、309医院,还有海军、空军总医院等,相对封闭,清华曾想合作没成;
5. 中医科学院:下属广安门医院,是中国中医界天花板;
6. 北京中医药大学:有附属医院,但实力没那么强;
7. 首都医科大学:它的附属医院个个拔尖,全国知名。比如安贞医院(心脑血管和阜外不分伯仲)、天坛医院、地坛医院、世纪坛医院、北京儿童医院(北京孩子几乎都知道,现在也红)、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(全国儿科天花板,曾早起排队第三还没号)、积水潭医院(全国骨科顶尖)、同仁医院(耳鼻喉眼科全国天花板)、宣武医院(神经科厉害)。
首都医科大学有21所附属医院,18所是三甲——数量多、质量高,这些医院的主任医师还常带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。
它发展快,还靠北京市和卫生部的支持,资源给得足。从这样的学校毕业,老师都是行业顶尖的,实力差不了。
这学校始建于60年代初,当时叫北京第二医学院(北京医科大学是第一),起点还行,首任校长是泌尿外科专家、两院院士吴阶平(已去世)。80年代初,学校水平就不低,毕竟在北京,人多、部委多,医学资源有优势。
1986年是关键节点:北京市想建自己的医学院,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,把北京联合大学医学院、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、北京职工医学院等合并进来,给地、给人、给钱、给医院。有了医院,就有了实习教学场所、优质师资和科研项目,学校实力一下提上来了。
1994年正式改名首都医科大学,当时还没那么出名,后来继续整合资源。曾有传闻北航想合并它,清华不太乐意;但没合并,它也发展成了全国顶尖医学院——黄河以北、长江以北比它强的没几个,全国范围内能超过它的也少,是医学界“无冕之王”。
它的医学学科都不差,临床医学、护理学科和北大水平相当,但录取分比北大稍低,不过也得近600分才能进。
吴阶平实验班的临床医学分三阶段教学:
1. 前两年半:学政治、英语、体育、物理、数学、化学等自然学科,还有人文社会学科和生物医学基础,打扎实基础,这段日子对医学生来说很苦,常说“第一次脱皮”;
2. 后两年半:开始专业课学习和课间实习,最后一年去附属医院实习(比如安贞、儿童医院、积水潭、宣武,看专业方向);
3. “x”阶段:本科结束后读研、读博,最短8年,优秀的能去牛津读博,最后能拿两个博士学位(牛津+首都医科大学)。
实验班的学生得“卷”——学医本就卷,想在好医学院学好,更得卷到极致,卷出来就是全国顶尖水平。
每年首都医科大学的招聘会,本科、硕士、博士都能就业,华西、浙江大学附属医院甚至协和都来招博士,有的医院一次招两三百个。
研究生进临床医学院是起点,本科也能就业:只要不挑,想留北京百分之百能成,比如去门头沟某街道当医生;但考这么高分来学医,本科毕业就业有点亏。
学校整体升学率不到50%,除了23%保研,23%能一战考上研,考不上的会二战、三战,所以考研群体大,大多会读到博士。
博士毕业想留北京医院,不挑的话基本能成;不过近年不少毕业生往外地走,比如去海南、雄安的新建医院(像301、北大的附属医院在这些地方有分院)。
总的来说,首都医科大学是全国非985、211、双一流院校里的顶尖医学院,学医选它,只要够拼,未来上限很高。
提起协和,首都医科大学骨子里有股狠劲:早晚要超过你;说起北大,它也侧目:你不就占了985的名头?没这名头,未必比我强。北京市特别“宠”它,当年要是能和北航合并,现在更是了不得。
像吉林大学、山东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中山大学、浙江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的医学院,在它眼里也就“还可以”,其他一众医学院更入不了它的眼。这学校要是排进全国医学院,进前三问题不大。为啥这么强?接着看:
- 保研比例23%,在双非院校里算高的;但录取分不低,595到667分,近670分能进临床医学吴阶平实验班。这个实验班是“5+x”模式,未来能拿首都医科大学博士,优秀的还能拿牛津大学博士。
它的牛,还在于在北京的影响力——在北京随便去两家医院,大概率有一家是它的附属医院。北京医学资源集中,不少人看病会往北京跑,而首都医科大学手里握着大量优质医院。
北京的医院分7个派系:
1. 卫生部直属:比如北京医院(外地人少听说)、中日友好医院,都不错;
2. 协和医学院:有协和医院(全国顶尖,常说“阎王让你三更走,协和留你到五更”)、阜外医院(心脑血管亚洲顶尖)、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(全国顶尖肿瘤医院);
3. 北大派系:有北大第一、二、三附属医院(比如知名的北医三院)、北大口腔医院;
4. 军队医学院派系:301、302、304、307、309医院,还有海军、空军总医院等,相对封闭,清华曾想合作没成;
5. 中医科学院:下属广安门医院,是中国中医界天花板;
6. 北京中医药大学:有附属医院,但实力没那么强;
7. 首都医科大学:它的附属医院个个拔尖,全国知名。比如安贞医院(心脑血管和阜外不分伯仲)、天坛医院、地坛医院、世纪坛医院、北京儿童医院(北京孩子几乎都知道,现在也红)、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(全国儿科天花板,曾早起排队第三还没号)、积水潭医院(全国骨科顶尖)、同仁医院(耳鼻喉眼科全国天花板)、宣武医院(神经科厉害)。
首都医科大学有21所附属医院,18所是三甲——数量多、质量高,这些医院的主任医师还常带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。
它发展快,还靠北京市和卫生部的支持,资源给得足。从这样的学校毕业,老师都是行业顶尖的,实力差不了。
这学校始建于60年代初,当时叫北京第二医学院(北京医科大学是第一),起点还行,首任校长是泌尿外科专家、两院院士吴阶平(已去世)。80年代初,学校水平就不低,毕竟在北京,人多、部委多,医学资源有优势。
1986年是关键节点:北京市想建自己的医学院,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,把北京联合大学医学院、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、北京职工医学院等合并进来,给地、给人、给钱、给医院。有了医院,就有了实习教学场所、优质师资和科研项目,学校实力一下提上来了。
1994年正式改名首都医科大学,当时还没那么出名,后来继续整合资源。曾有传闻北航想合并它,清华不太乐意;但没合并,它也发展成了全国顶尖医学院——黄河以北、长江以北比它强的没几个,全国范围内能超过它的也少,是医学界“无冕之王”。
它的医学学科都不差,临床医学、护理学科和北大水平相当,但录取分比北大稍低,不过也得近600分才能进。
吴阶平实验班的临床医学分三阶段教学:
1. 前两年半:学政治、英语、体育、物理、数学、化学等自然学科,还有人文社会学科和生物医学基础,打扎实基础,这段日子对医学生来说很苦,常说“第一次脱皮”;
2. 后两年半:开始专业课学习和课间实习,最后一年去附属医院实习(比如安贞、儿童医院、积水潭、宣武,看专业方向);
3. “x”阶段:本科结束后读研、读博,最短8年,优秀的能去牛津读博,最后能拿两个博士学位(牛津+首都医科大学)。
实验班的学生得“卷”——学医本就卷,想在好医学院学好,更得卷到极致,卷出来就是全国顶尖水平。
每年首都医科大学的招聘会,本科、硕士、博士都能就业,华西、浙江大学附属医院甚至协和都来招博士,有的医院一次招两三百个。
研究生进临床医学院是起点,本科也能就业:只要不挑,想留北京百分之百能成,比如去门头沟某街道当医生;但考这么高分来学医,本科毕业就业有点亏。
学校整体升学率不到50%,除了23%保研,23%能一战考上研,考不上的会二战、三战,所以考研群体大,大多会读到博士。
博士毕业想留北京医院,不挑的话基本能成;不过近年不少毕业生往外地走,比如去海南、雄安的新建医院(像301、北大的附属医院在这些地方有分院)。
总的来说,首都医科大学是全国非985、211、双一流院校里的顶尖医学院,学医选它,只要够拼,未来上限很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