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业规划
职业规划
75个讨论,1个关注

大学学了很不喜欢的专业,毕业后不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,该怎么办呢?

已邀请:

隔岸观火

赞同来自:

其实很多应届(甚至一些往届)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。表面看来,是专业受限,但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对未来的方向感,换句话说,你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,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。

你现在需要做的,不是快速的找到一份工作,而是找到自己可以持续发展的(比较长期的)职业道路。

总体来讲,一份完整的职业规划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庞大的工程,其对各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求都比较高。但是作为个人,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“自我挖掘”开始。

比如:
1)你从小到大都有过什么样的梦想/理想?
2)从小到大,你坚持在做的事情?
3)你是什么性格的人?哪些职业比较适合该性格?

性格对路是工作不累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。虽然现在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性格多样化,可以随机应变,但这恰恰就是你觉得“心累”的原因。

4)你觉得你对哪些行业或者职业比较了解?

不要过度依赖互联网,看看你身边的人,亲人、朋友、同学等等,哪些目前从事着你觉得很羡慕的职业?分别是什么职业?你为什么羡慕?你对这些职业了解多少?如果你能进入该行业,你是否愿意深耕于此?

写在最后:内在探索是找到可持续发展职业道路的第一步,希望大家能多听听内心的声音,从“心”出发,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。

趁着醉意

赞同来自:

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,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:
第一,向学校和院系询问转专业的事情。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成绩?一般需要成绩排名靠前才有机会,当然各校政策不同,有的高校会允许大一下学期转专业一次。

第二,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转专业,那可否辅修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?辅修的专业一定是自己喜欢的,同时愿意毕业后从事的专业。

第三,可以通过考研这条路,再给自己选择一次专业的机会。
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好的心态,寻找适合的方法,一定不能待在原地,而是要想想我能怎么办,才能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好。

清逸之风

赞同来自:

如果你是大一,就考虑转专业,大部分学校都支持
如果你是大二大三,就考虑多参加活动增强自己的软实力,平时也可以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
如果你是大四,考虑转专业考研,或者找自己喜欢的工作,或者考公考编

一句话不要局限自己,尽一切可能充实自己,寻找真实的自己,未来会更好。

半世晨晓

赞同来自:

90%的人上大学以后都会后悔,举个例子。
我本科学医学,偏临床,发现自己对临床不感兴趣,研究生换了预防医学,发现还是不感兴趣。
后面就业去了体制内,感觉氛围特别压抑。
想要自由,又辞职去金融行业做投资。
现在全职做自媒体了。
有一点我能做到的是,无论我后不后悔,已经选了,我就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,所以我本科可以拿年级第一,拿国奖,硕士可以拿优秀毕业生。
到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在意我学的是什么专业了。
你也一样,只是学好几门课而已,别让专业困住自己,加油

背着书包闯天下

赞同来自:

大三上,我终于认清了读大学的本质

我不喜欢我的专业,将来也不打算从事它。学校教给我的知识,我只是浅尝辄止。我毕业就失业,除非我去沿海发展。可我有念乡情节。我爸妈很开明,他们不需要我工作有多好,养活自己即可。

但我心疼父母为我花的血汗钱;我嗤笑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。反正将来也找不到工作。我特别理解: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,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钉,可是没有如果。

因为曾经在我眼里,读大学的意义:就只是为了找工作。

而现如今,我终于认清了读大学的本质。它不应该以找工作,为功利性目的。如果是这样,多半是会失望的。对于正在读大学的我们,不必过度焦虑。没用,它不会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。

我很庆幸自己能够上大学。尽管我的大学不太好。但就是在这里,我成长了很多。我觉得人这一生,最重要的课题是:如何与自己和解。我们需要大学—这样一个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,帮助我们去探索和认识自己。

东方

赞同来自:

我是二本生,目前正在上大二下学期,不过也快大三了!在我大学一年多的时间里,我经历了很多的事情,慢慢地我也有些体悟到了大学的本质:更要努力拼命学习。

因为我在大学里,见证了很多很现实的问题。这一点我觉得挺多的大学生,应该都有感悟。

以前,上高中时,我总听老师们讲上了大学就轻松多了!实则上了大学后,我感觉对于普通的我来说,只有一条正确的路走,那就是往前冲,靠不断考证、不断参加有意义的国家级比赛、不断跟紧时代潮流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
其中,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定向,定好自己的方向。我们可以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方向,因为人生都是有变数的 ,但一定要有一个大方向,因为我们只有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奔跑中,才会越来越清晰自己未来的路。

还有就是不要跟风。我在上大一时,也跟着我的舍友、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了很多的活动,但是一个学期下来,我就感觉这个很浪费时间,我不想要做一个虚度光阴的人。

于是到了大一下学期,我就开始自己一个人独立出来,平时没有课就去泡图书馆,努力考证,努力找自己未来的方向,在大二下学期评优评奖时,我评得了国家级奖学金。

总之我建议大一的新生们,上了大学后,大一就开始考证,去探索自己未来的方向。

朦胧时间

赞同来自:

以前上高中的时候,老师常常说 “考上大学就好啦”,老是给人一种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感觉。可怕的是,很多人真的相信了这句话,考上大学就放飞自我,秉持着 “60 分万岁、多一分浪费” 的心态,等到找工作时,简历一片空白,没有任何荣誉,也没有半点实习经验。
庆幸的是,我很早就明白大学的本质所在:在坚持学习的同时,不断提高个人能力。

所以,我从来不信 “60 分万岁” 的鬼话。每一科我都努力争取满分,每学期都全力拿下奖学金,连每年度的国家级奖学金也都收入囊中。正因如此,我的简历上光是奖学金一项,就写了满满一大摞。我始终保持着年级前五的成绩,有一学期还成功冲到了年级第一。

与此同时,我从没有放弃锻炼自己的机会。新生开学第一天,我就鼓起勇气站上讲台演讲,争取当班长的名额,很幸运地成功当选。之后,担任学生干部、加入学生会、申请入党、参加演讲比赛,所有能提升自己的事情,我一件都没落下。闲暇的时候,我还会在校外做兼职,发传单、当家教、卖电话卡,只要能挣钱的活儿我都愿意尝试,大学期间没有一天是在荒废中度过的。

大三下学期,我又早早定下了考研的目标。那段时间,我每天从早上八点学到晚上八点,累了就去校园的草坪上坐一会儿歇一歇;冬天学习犯困时,就低着头打个小盹儿提神。经过 10 个月的努力备考,我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被一所 985 高校录取,顺利完成学业,穿上了象征毕业的蓝袍。
生命不止,奋斗不息。